2025-07-21 11:31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
一、文化底蕴
沈阳方城作为辽宁省级历史文化街区,是沈阳2300年城市发展史的空间浓缩,是沈阳的建城之始、人文之根、商贸之基。1.69平方公里内拥有世界级文化遗产沈阳故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学良旧居和全国示范步行街沈阳中街三大核心IP,以及汗王宫遗址等7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家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2处历史风貌建筑,57处文物古迹遗址和46条历史胡同,可谓文旅资源富集,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
沈阳方城鸟瞰图
二、街区特色
沈阳方城作为辽宁省乃至东北地区唯一的开放式人文旅游景区,近年来在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下,以打造“古城复兴典范、中华文化地标、国际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全力推进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对现有建筑进行微改造,再现了完整历史记忆,展现了“方形城池、井字格局”的空间形态,体现了“坊巷趟院、青砖灰瓦”为主的北国建筑特色。准确把握沈阳方城景区、街区(老胡同)、园区、社区“四区交融”的特点,在实施方城综合保护利用的同时,推动业态升级,构建起了城市更新带动产业更新、文旅产业赋能城市更新的自我循环生态体系,推动了方城内空间形态、经济业态、环境生态、文化活态的“四态合一”,实现了方城风貌复兴、文化遗产传承和百姓面貌改善的互通互融、相得益彰。
沈阳故宫东路建筑群
三、有机更新理念
1.重建空间形态,留住城市记忆
2020年起,更新围绕“一横一纵、多胡同”,率先对沈阳中街27栋建筑及周边头条、官局子等胡同进行综合提升改造。2021年至2022年,重点打造“一带、三组团、两廓、多节点”,完成了抚近门、怀远门和西北角楼等重要标志性建筑亮化,以及盛京路南北广场、中街西路立面改造。2023年,按照“三横两纵、八条胡同、多个节点”布局,对正阳街等5条街路、85栋建筑进行综合提升改造和亮化,完成机关枪连等8条胡同改造。
2024年,针对“四边五区、多点、四十八条胡同”,启动了27个提升改造工程、200余个子项目,对4个边界、48条胡同和23个老旧小区进行综合提升改造,并新建了城墙遗址公园。完成了79万米新线缆铺设;10万平方米的道路翻建和铣刨盖被;约9万平方米铺装;5万平方米的立面及亮化等内容,彰显方城历史风貌,成为了沈阳新的网红打卡地。
沈阳方城Citywalk
2.重现文化活态,延续历史文脉
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为先,严格落实管控要求,建立了“街区控制-保护修缮-展示利用”的完整保护利用体系。对东三省总督府旧址等17处历史老建筑进行保护性修缮,对头条、翰墨轩、干石桥等67条老胡同和城墙遗址进行原貌修复,开放汗王宫遗址陈列馆、东三省总督府博物馆、旗袍博物馆等41处文博场馆,推动张氏戏服等22个非遗项目进景区、进展会。同时,串联30余个旅游景点,规划设计“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两条精品旅游动线,使游客在静谧的历史文化与热闹的民俗文化中穿行,感受静与动的美妙,也重新唤醒了老沈阳人的美好记忆。
东三省总督府文物保护利用
3.重塑环境生态,推动四区融合
更新打破景区、街区、园区、社区边界,强化社会多元化参与,将方城打造成“没有围墙、不收门票,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宜居,景区街区园区社区高度融合”的开放式人文景区和示范性开放社区。同时,采取“织补、针灸”的方式,以历史风貌原型为蓝本,变“拆改留”为“留改拆”,明确“保护为主、活化利用、综合提升”的改造原则,以微更新、针灸式为提升手段,将历史文化元素融入到街巷市井空间,最大限度保护传承方城文化,将文化元素融入空间、凸显文脉,突出历史文脉连接,彰显方城独有风貌,让游客有吃、有玩、有住、有拍,实现文化+旅游、文化+商业的全产业链发展。
方城抚近门夜景
4.重构经济业态,优化发展格局
规划提出“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注重综合保护利用与业态升级协同发力,超前谋划产业转型和业态升级,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主要围绕构建“世遗、乐游、闲适、见闻、潮聚”五大街区,有针对性地推进文旅产业赋能城市更新,推动历史文化与经济业态有机融合,打造多元消费场景,使“人流量”变成消费“增量”,实现景区“四季长红”。
方城胡同
四、规划实施成效
1.经济成效
构建“中街步行街+特色胡同+方城九里”的全新商业布局,打造“街区经济+胡同经济”的文商旅产业集群。目前方城内共引进品牌首店54家、品牌旗舰店和体验店170余家;文旅新业态占比达51%,较改造前增长47个百分点;全口径税收3.51亿元,较改造前增长38%。沈河区获评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单位等称号;沈阳方城荣获中国城市更新和既有建筑改造典型案例、入选辽宁省文体旅融合发展消费新场景培育名单、位列攻坚之年全省县(市)区高光时刻民生幸福类榜首;沈阳中街荣获全国示范步行街、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全国沉浸式文旅新业态示范案例等国家级金字招牌,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应的“双丰收”。
沈阳中街
2.社会成效
沈阳方城改造后先后36次登上央视,年客流量超亿人次,成为网络票选辽宁精品旅游线路十大景点“第一站”。2024年中秋假期,沈阳方城两天共接待了196.23万人次游客。国庆假期沈阳方城日均接待游客123.64万人次,同比增幅74.17%;日均收入1.13亿元,同比增幅33.64%,客流量、销售额均创历史新高。
方城活动与媒体宣传
3.文化成效
以历史胡同为空间载体,充分向市民和游客讲述沈阳故事。在翰墨胡同呈现《方城记忆》,讲述方城历史;在庆丰茶园胡同共赏《方城有戏》,体验“戏如人生”的精彩;在中心庙胡同映射《方城故事》,呈现沈阳方城蝶变历程;在文庙巷儒学坊实景再现了历史上的文庙和沈阳最早的“大学”萃升书院;在城墙遗址公园将埋藏多年的历史城墙完整再现到大众面前。2024年9月29日至30日,沈阳举办了方城文化和旅游产业赋能城市更新交流活动,吸引了近300位专家及企业代表参与,共同探讨文旅产业在城市更新中的作用,沈阳方城通过文化旅游融合,焕发了古城的活力。
方城红墙胡同
4.治理成效
通过系统改造提升让一条条历史胡同成为远近闻名的文商旅融合特色商业街区,大幅提升了游人和市民的出行体验。通过对帅府、翠生等社区的老旧小区改造提升,优化小区建筑立面、道路、排水、景观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推动了景区和社区的融合发展,创造了环境优美、轻松惬意的公共社区环境,使景区与当地居民生活空间有机结合,形成独特的社区景区有机发展模式,受益居民达4700户。
方城社区景区融合
版权所有: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京ICP备05073892号-2
网站管理: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合作电话:86-010-82819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