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重庆市主城区“两江四岸”治理提升统筹规划

2019-06-27 15:19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紧扣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和“四个扎实”要求,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落实敏尔书记指示和良智市长要求,传承历史文脉,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使“两江四岸”山清水秀的“颜值”更高,开放共享的“气质”更佳,让市民生活更美好。

二、规划目标与策略

规划以将“两江四岸”滨江地带建设成为“山清水秀生态带、立体城市景观带、便捷共享游憩带、人文荟萃风貌带”为目标,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优化功能、提升形象;以人为本,公共优先;传承文脉,突出特色”为策略,将“两江四岸”规划建设成为与国家中心城市地位相适应、彰显山魂之雄、水韵之灵、人文之美的国际一流滨江带,为重庆市民和外地游客提供更美好的滨水生活体验。

三、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沿长江,上起九龙坡区西彭镇,下至江北区五宝镇;沿嘉陵江,上起北碚城区,下至渝中区朝天门,河道中心线长度约180公里,两侧岸线共约394公里(含江津段30公里)。

近期治理提升范围结合我市正在开展的主城区“两江四岸”消落区综合治理工程划定,岸线总长度约109公里,其中:

高家花园大桥--大佛寺大桥,岸线全长17.8公里;

双碑大桥--朝天门,岸线全长16.3公里,其中沙坪坝区6公里,渝中区10.3公里;

鱼洞长江大桥--朝天门,岸线全长34.3公里,其中大渡口区14.5公里,九龙坡区11公里,渝中区8.8公里;

龙洲湾--寸滩大桥,岸线全长40.6公里,其中巴南区18.9公里,南岸区21.7公里。

远期治理提升岸线约285公里,其中自然生态岸线约86公里,应加强生态保护,彰显浑然天成的自然之美;城市段岸线约199公里,应突出重点,点线结合,整体提升“两江四岸”形象。

规划范围图

四、规划指引

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结合资源禀赋及现状条件,围绕滨江路外侧、滨江路内侧和滨江路三条主线,对“两江四岸”近远期治理提升工作提出以下26项规划指引。

(一)滨江路外侧规划指引(九项)

1.优化岸线功能。调整优化滨江岸线功能,搬迁置换现有的仓储物流、批发市场、货运码头等,以休闲游憩、提升活力为目标进行岸线优化。结合旅游资源,将有条件的货运码头改造为旅游码头,保留必要的消防、水上救援、环卫等码头。优化朝天门广场片区周边码头布局,结合洪崖洞、湖广会馆、十八梯等旅游景点设置旅游码头,其余客运码头逐步合并或迁出。

2.修复生态水岸。强化对非城市段原生态岸线、峡口、沿江自然山体的保护与生态修复;对城市段有条件的江岸,增加滨江绿带宽度,建设绿色休闲游憩水岸。适时开展生物多样性普查。在珊瑚公园、重庆天地等有条件的区段,加强滨江绿地与消落区之间的联系,贯通陆域生态系统与水域生态系统之间的生态廊道。因地制宜进行现有植被保护与恢复。近期在江北嘴滩涂、南岸区哑巴洞、渝中区珊瑚坝等有条件的滨水区,建设湿地公园。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保护区内禁止任何形式的经营活动,现状货运码头、餐饮船舶应取缔或迁出。

3.保护特色景观。尊重和保护山水之间自然形成的峡、湾、沱、浩、坝、嘴、滩、半岛、江心绿岛等特色景观区域,突出生态绿色展示功能,加强以自然维育为主的生态恢复,挖掘地名历史文化内涵,保护传承山水文化和地域文化。调整广阳岛、桃花岛、木洞中坝岛、鱼洞中坝岛、南坪坝岛、珊瑚坝等江心岛的规划用途,加强自然生态保护和管控,突出其生态性、公共性、开放性,结合水文条件,适度发展生态旅游、科普教育、自然观察等功能。加强蔡家、九龙半岛和钓鱼嘴等半岛区域的规划建设管控,突出生态功能。加强铜锣峡、温塘峡、观音峡、明月峡、猫儿峡等峡口的原生态保护,丰富植被层次,体现石岩险峻的自然风光,依山就势建设特色旅游步道等游憩设施,打造市民旅游休闲度假生态环境,体现绿色自然风景。

4.合理组织交通。加强滨江路外侧公共空间与滨江路内侧公园广场、商业街区、旅游景点、主要居住区和重要的交通节点之间的交通联系,提升滨江空间的可达性。针对重要节点,以“能到达、易疏散、停得下”为原则,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按照“双侧双通道”进行车道和步道规划预留预控。对于滨江交通较拥堵路段,应从解决车辆左转入手,并注重方便市民下穿滨江路接近水岸。

5.完善滨水步道。根据现状基础,以及冲刷岸与淤积岸不同的地形和水文条件,贯通现有滨水步道,延伸至100公里,有机串联沿江的绿地广场等公共空间,多方式构建完整、连续、多层级的滨水步道系统,充分发挥步道的休闲、观景、健身功能,为市民营造欣赏体验滨水风光的良好步行环境。步道沿线应设置安全防护设施,以及导向和洪水预警标识,以保障行人安全。步道应结合地形,采用自然生态布局方式,以及砂石等天然材料。步道与其他公共空间、公共设施的连接应采用无障碍设计。

6.分类整治护岸。根据岸线的现状与基本条件,按照绿地草坡、分级护岸、硬质阶梯、直立挡墙、高架路桥、港口码头6种类型,分类整治护岸,增加植物界面,融入文化元素。加强对滨江天然崖壁岸线的保护。近期选择试点区段,重点加强对高架路桥和直立挡墙护岸的绿化美化治理。

7.打造亲水空间。根据消落区现状及资源环境条件,重点结合滨江公园、广场、湿地公园、亲水码头等打造多样化的亲水活动空间。因地制宜,因水制宜,在不同水位规划多层次亲水活动场所,开展多样化的滨水公共活动。对河岸滩涂的整治利用应注意保障活动人群的安全。根据历史传统以及参考国内外滨水区建设经验,建议开展大型水上活动的专题策划研究。

8.治理环境污染。治理清除消落区“八乱”行为,对滨水区裸露的截污干管、污水排放口等影响景观的设施进行整治。对破损、渗漏的污水管网和雨污合流管溢流口进行改造,消减对两江水域的污染。进一步加强沿线支流黑臭水体整治,对支流入江段进行清淤及景观美化提升。完善以环卫设施为重点的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结合人流活动主要节点,统筹规划公厕、垃圾收集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根据主城区环卫设施专项规划,设置环卫码头。近期选择示范段,开展外露截污干管整治美化方式研究与试验。

9.规划眺望系统。根据落差大的地形特征,结合规划的滨江广场、滨江路人行道、城市阳台等,打造富有山城特色的滨水景观眺望系统,让市民能更好地欣赏到山水城桥相交融的独特景致。

(二)滨江路内侧规划指引(十项)

10.望得见山,看得见水。强化山与水之间的视线联系,严格控制“两江四岸”滨江沿线11个区段的建筑高度、建筑密度与建筑布局形式,前低后高,预留通廊,保证背景山体的可见度。加强鹅岭-浮图关-化龙桥-平顶山中央山脊线景观整治,清理违章搭建,美化建筑与环境景观,展示滨江“绿壁”。严格控制“两江四岸”地区5个“四山”眺望点(如南山一棵树观景点),14个城中山体眺望点(如鹅岭两江亭)景观视域中的建筑高度,保证江面的可见宽度。

11.记得住乡愁。深入挖掘“两江四岸”巴渝文化、抗战文化、统战文化、三峡文化等城市文化资源,加强文化传承创新,延续历史文脉。串联“两江四岸”地区重要历史文化资源,规划由歌乐山经磁器口、李子坝、两路口、湖广会馆、慈云寺-米市街-龙门浩至黄山-南山的历史文化风貌展示带。

12.预控滨江绿带。根据生态保育和使用功能需要,划定绿化缓冲带控制线,对滨江建筑进行后退控制,优化建筑色彩、建筑形态、建筑高度,留出滨江开敞空间,构建多层次、多色彩的滨江绿带。已建区结合旧城更新,在有条件的区段留出沿江公共绿地、滨水广场、步行通道。未出让土地应根据建设规模、建筑高度、密度尽可能将滨江建筑后退,原则上控制不少于100米的绿化缓冲带,局部有条件地段可适当扩大,特殊情况下不低于50米。

13.打造重要节点。按照面上整体提升,点上精品打造的思路,以“序曲-高潮-回响”为节奏,分级塑造重要节点。以广阳岛作为“两江四岸”景观开篇序曲,打造门户景观节点。以“朝天门-弹子石-江北嘴”作为主景高潮,以沿江重要城市节点作为景观次高潮。将朝天门广场作为滨江1号景点进行打造,融入历史元素,形成洪崖洞至朝天门有序过渡的文化景观展示长廊,优化提升解放碑至朝天门的步行通道,合理组织旅游线路。保护北碚天然岩石水岸特色,保留钓鱼嘴半岛端头原生态水岸,彰显自然与人文交融之美,形成“两江四岸”景观回响,构建“沿线整体美,点上有精品”的“两江四岸”景观风貌展示格局。加强蔡家、九龙半岛和钓鱼嘴等半岛区域的规划建设管控,突出生态功能。

14.优化天际轮廓线。结合地标建筑的打造,以“层次丰富、高低错落、主从协调”为原则,对“两江四岸”地区天际轮廓线进行管控与优化,塑造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立体城市”。加强滨水地区建筑高度管控,“两江四岸”核心地带原则上不再新建高层住宅。

15.提升建筑“颜值”。按照“面上优化、局部修补”的原则,分类开展城市设计。已建区开展修补型城市设计,加大违法建筑整治力度,重点对临江视域范围内老旧建筑进行集中整治,对空调外机、管线外露及阳台晾晒衣物等进行遮蔽美化,积极倡导开展居民阳台和墙面绿化,推动美丽两江全体市民共同缔造。对滨江路内侧挡墙、边坡进行绿化美化治理。未建区开展管控型城市设计,提升“两江四岸”建筑立面品质和群体空间形象。优化土地招拍挂程序,对沿江、临崖头排地块相应的堤岸、崖坎景观与绿化加大管理力度。推进“两江四岸”主色调研究,加强城市色彩管控,对建筑、设施、植被、路面等提出色彩指导意见,发挥城市色彩对塑造城市风貌的重要作用。

16.优化建筑屋顶。加强“两江四岸”建筑屋顶的整治与管控。未建区强化建设项目屋顶造型审查,低、多层建筑屋顶宜采用坡屋顶形式,适当坡、平结合,高层建筑屋顶宜结合功能采用退台、收分等造型变化。已建区结合旧城更新,对既有建筑屋顶通过杂物清理、私搭乱建拆除、建筑节能改造、平改坡、屋顶绿化等方式进行整改。

17.优化滨江功能。梳理优化滨江区域用地性质,逐步植入文化创意、科技创新、旅游休闲等高端服务功能。已建区结合旧城更新,在有条件的地区增加休闲游憩等公共设施。未建区减少滨江地区居住功能,优先预控重大功能性项目和公共博物馆、艺术馆、画廊、露天剧院等公共文化设施用地。加强主城区密度管控,“两江四岸”要做减法,渝中、江北等核心区应减少土地出让。要根据城市发展需要,结合主城核心区功能疏解、城市多中心的培育发展,有序投放土地。按照“增绿添园”“减量提质”的原则,进一步优化现行控规指标,“见缝插绿”,建设滨江公园、护岸林带,将生态建设与绿化景观营造相结合。

18.提升山城夜景。依托现有基础,通过光环境设计与光艺术创作,系统提升与展现山城江城夜景魅力。将“两江四岸”滨江地带分为夜景照明核心控制区与一般控制区,以“山、水、城、桥”作为城市夜景元素进行详细设计和控制,根据不同季节、时段,策划不同灯光效果和夜景开灯仪式,融入文化元素,彰显城市内涵,营造“主题鲜明、个性彰显、特色突出”具有震撼力的世界级立体山水都市夜景。

19.策划精品游线。以需求为导向,以交通为先达,水上与岸上互动,整合资源、打造品牌、完善配套、提升环境,促进“两江四岸”都市旅游发展,提升滨水区人气与活力。结合现有和近期要打造的旅游观光景点,策划形成水上和陆上观光旅游线路。近期重点建设磁器口-朝天门的嘉陵江水上旅游巴士线路以及哑巴洞-马戏城的长江水上旅游巴士线路;结合旅游景点策划“两江四岸”陆上旅游线路,试点开行“两江四岸”旅游巴士。保护重庆独特而美丽的江峡景观,策划以朝天门至广阳岛游线为代表的系列江峡风光游览线路,展现浑然天成的自然之美和悠久厚重的人文之美。发展传承具有山城江城特色的索道、缆车、户外电梯等交通方式,启动嘉陵江索道选址研究,提升索道旅游及观景功能。加强两江游轮、渡轮及浮桥、渡桥等水上设施的形象管控与整治提升,以浅白色为主色调,统一外观色彩。

(三)滨江路规划指引(七项)

20.完善交通体系。优化完善“两江四岸”道路交通系统,合理弱化、分流滨江路的交通功能,加强滨江路与城市腹地路网的联系,加快推进未建规划滨江路的实施,现状滨江路原则上不得进行拓宽,避免进一步侵占江面空间。完善滨江慢行系统,贯通亲水步道,连接下江梯道、观景平台、湿地公园等,有条件的可以考虑设置自行车道。

21.提升休闲功能。增加滨江路生态、景观、休闲游憩功能。已建路段增设休憩设施,未建路段优化道路断面,临江侧尽量预留较为宽敞的人行活动空间,注意炎热气候条件下的遮荫避雨等细节设计,为市民提供更多高品质休闲游憩场所。

22.加强公交覆盖。推进城区段滨江路公交线路全覆盖,改变主要通过私家车到达滨江路的现状。有条件区段(如南滨路、巴滨路)开行新型有轨电车线路,利用九龙半岛成渝铁路线,改造开行旅游观光电车。进一步加强公交线路与轨道站点的换乘接驳,重点打造公交、轨道站点到达重要节点的步道系统,解决好交通出行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结合旅游线路与景点规划,建设旅游巴士停靠点。

23.合理选线选型。新建滨江路的选线应按规划后退水岸线;在半岛区域,滨江路应整体后移,在半岛前端留出一定规模的滨水开敞空间;滨江路平面及竖向设计,应注意随地赋形,减少对原生地形地貌的破坏;按照不同主题对滨江路进行分段景观设计,强化滨江路多样化特征。

24.完善配套设施。对滨江路护栏、路灯、座椅、公交车站、标识标牌等城市家具进行精心设计和整治规范。开展“两江四岸”公共艺术专项规划设计,加强“两江四岸”公共空间的景观塑造,对滨江高架路桥、立交桥、轨道桥墩、人行天桥等进行绿化美化。

25.利用闲置空间。在充分进行库容、行洪论证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滨江高架路桥下的闲置空间,规划建设休憩设施、康体活动设施、休闲观光露台等,完善城市配套。

26.优化跨江桥梁。注重对现状跨江大桥的景观艺术效果管控,强化新建桥梁造型、色彩研究,使之与城市环境整体协调,建设“最美桥都”。建设桥头公园,精心打造跨江大桥桥头绿化景观,重点加强桥头周边建筑群体关系、第五立面、眺望空间的控制引导。结合桥梁所在地的历史文化环境,强化桥头雕塑等公共艺术设计,彰显城市人文和文化艺术内涵。加强跨江大桥与滨江路车行及步行联系,方便步行畅达“两江四岸”。

岸线功能规划图

五、保障措施

(一)明确职责分工。依据审定的统筹规划,市城乡建委负责牵头制定统筹规划实施工作方案,其他市级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相关工作,相关区政府作为治理提升工作的责任主体,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二)强化方案把控。为保障重点任务按照规划指引落地实施,确保实施效果不走样,统筹规划提出的重点地段、重要节点的实施方案,应邀请国际国内高水平设计机构开展方案征集,由市规划局会同市城乡建委组织市规委会建筑文化艺术与环境专家以及有关工程技术专家,成立专家审查组,对方案进行审查把关,审查同意的,报市规委会主任办公会议审定。

(三)加强公众参与。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刊、移动终端等新闻媒体,发挥专家力量,多视角、全方位解读统筹规划,让市民了解并支持治理提升工作,提高社会公众对“两江四岸”治理提升专项工作的认识,鼓励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畅通意见反馈渠道,做满意工程,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版权所有: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京ICP备05073892号-1
网站管理: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合作电话:86-10-82819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