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杭州市人民政府协办: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承办:杭州市规划局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空间总体规划

2018-09-12 14:13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  

区位图

一、关于人口和用地规模

规划近期至2020年,远期至2030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224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内,常住人口近期为80万,远期为120-130万;城镇建设用地近期可新增26.4平方公里,总量控制在124平方公里以内,远期可新增43.7平方公里,总量控制在141平方公里以内。新增建设用地投放坚持“3个优先1个高效”,即优先投放创新载体及生产服务设施、生活服务设施、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用地,高效复合利用、立体开发新增空间。有序盘活大走廊现有21平方公里低效存量用地,为重大创新平台项目预留控制3.31平方公里战略空间。

二、关于总体空间结构

构建“双廊串三城”的组团化空间结构,即以生态走廊和交通走廊串联未来科技城、青山湖科技城和浙大(紫金港)科技城,在三城中央紧邻湿地规划建设公共服务中心,以公交网、绿道网、基础设施网等联系28个组团式功能片区,三城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特点进行差异化发展。强化18平方公里重点地区高度管控、56公里重要界面天际线控制;加强整体开发强度管控,地块平均容积率控制在2.0以下;预留控制59公里结构性绿廊;加强4平方公里重点区域的地下空间建设引导,形成“功能紧凑有序、空间疏密有致、乡村舒朗有机、风貌和谐有章”的空间形态。

现状用地图

开发边界管控图

空间结构引导图

用地规划布局引导图

创新空间布局引导图

三、关于三生空间布局

生态空间保护。严格实施开发边界管控,对开发边界以外44平方公里区域划定限建区和禁建区,保护生态空间并进行差异化管控。近期基本农田保有量维持在27.5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面积32平方公里。划定“一湖(南湖)、一库(青山湖水库)、一溪(南苕溪)、一河(余杭塘河)、两湿地(西溪湿地、和睦水乡湿地)”的蓝线保护体系,提高洪涝风险防治能力;划定结构性绿廊,预留城市风道,谨慎控制低丘缓坡开发,建设郊野公园。

生产空间引导。针对该区域创新空间提前供给的现状(目前,地区创新人口不足10万,但创新空间建筑面积已达2300万平方米,可容纳约40-50万人就业),分阶段调控创新空间规模。近期创新空间建筑面积增量控制在500万平方米,远期总量预计达到3500万平方米,可支撑60-80万创新创业人群就业。集中做强高校知识创新圈和企业创新圈,建议在战略意图区规划布局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重大创新载体,建设创新中介服务平台,结合城西高铁站建设5-10万平方米的大型会展中心,补足创新服务设施。保障创新产业的工业空间供给,推进13.4平方公里低效存量工业用地升级改造。

生活空间布局。针对目前该地区商品住宅实际居住率低及市场过热的问题,为遏制房地产过热对创新人才集聚的不利影响,近期适度控制新增居住用地供给,优化调控住房供应结构,重点增加适应创新人群的租赁和小户型住房产品供应,提升改造低成本居住空间。实施新青年住房保障工程,规划近期建设2万套公共住房和3万套创业公寓,远期建设5万套公共住房和5万套创业公寓。完善公共服务配套,新增初中4-5所,小学15所、幼儿园30-35所,布局3处生态体育公园、4处文体活动中心、2所国际医院、3所国际学校。通过120公里绿道网络串联各类公园绿地,实现半径500米见5000平方米以上绿地,300米见1000平方米以上绿地的目标。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加强城市设计和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打造特色人文空间。

工业用地分区控制图

重要公共设施布局图

四、关于综合交通体系

推动铁路西客站落地建设,打造立体紧凑、功能复合的西站枢纽。将大运量轨道交通作为大走廊区间联系的重要支撑,以杭临城际轨道、地铁3号线和5号线为基础形成东西向公交主轴,新增铁路西站-萧山机场的快速轨道交通,并将地铁3号线延伸至铁路西站。着眼于立体化交通需求,布局1个二类通用机场,布设1-2个直升机起降点。规划形成“留祥快速路、科技大道东延、天目山路-02省道”三条东西向道路交通走廊,重点建设青山大道延伸线、良睦路、绿汀路、良祥路,加强南北向交通联系。发展“高密度、窄马路”的支路网络,构建绿道、水上交通、步行道组成的慢行特色网络。

对外交通规划引导图

综合交通规划引导图

五、关于基础设施

加强水厂建设保障供水能力,新建城西水厂、青山水厂,新增4处供水连通通道。完善高压电力设施布局,改造220千伏杭州变为500千伏变电站,新建绕城变、全丰变等220千伏变电站,预留500千伏进线通道。近期新建、扩容6座污水处理厂,提升处理标准,远期新增余杭生态型深度污水处理厂。完善防灾减灾设施体系,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防涝标准为20年一遇24小时暴雨不成涝,为控制城西涝水入城,规划城西排水快速通道。保护和修复18.6平方公里的生态湿地作为涝水集中滞纳区,划定滞纳区保护控制边界,重点推进3个海绵城市示范区工程,总面积约12平方公里。

重大市政设施控制图

六、关于近期建设计划

确定近期规划编制计划和近期项目实施计划,建立统一的空间数据平台,完善重点专项规划,优化控制性详细规划,加强重点地区城市设计,并制定创新产业升级、公共服务提升、美好社区建设、生态景观营造、交通出行畅达、市政设施保障六大近期行动计划,提出150余项近期重点项目,重点推进浙医一院余杭院区、国际会展中心、知识产权交易中心、云谷国际公学等一批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杭州绕城高速公路西复线工程、留祥快速路和文一西路西延工程、地铁3、5号线工程、杭临城际线工程、南苕溪整治工程、青山湖综保工程、海绵城市示范区建设、九峰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闲林水厂工程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深化研究杭州铁路西站项目、西站至萧山机场快速轨道项目等。

七、实施成效

(一)开展多规融合实施机制研究,探索规划管理机制

通过开展《城西科创大走廊“多规合一”实施机制研究》,根据实施目标和现实基础,模拟3类工作情景,从相对容易实施的对原有体系进行完善,到较为复杂的整体架构调整、破除部门和行政区划限制,涵盖了未来主要改革的可能方向。近期重点强化大走廊办对法定规划编审的把控,在规划前期、编制以及评审报批各个阶段全程参与,相关意见作为规划审批重要依据。加强大走廊办对战略意图区等关键区域的规划管控与监督考核,兼顾长远发展和地方政府积极性。

大走廊办的审查意见成为市规划局审批控规的重要依据,并出台考核办法,建设多规融合信息平台,强化对三区规划的统筹协调能力。

(二)通过控规评估研究,创新法定规划传导体系

对大走廊范围线所涉及的27个控规单元进行评估。运用“2+4+4”的三维评估体系,即从“总体-单元”2个层面,开展 “4级评估”和 “4性评估”。 即在总体层面,开展“对内-上下-内外-重大项目”4级评估。在控规单元层面,开展规划“符合性”、“适应性”、“协调性”、“标准性”评估。让“控规评估与优化研究”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做到纵向精准传导,进一步落实空间总体规划的核心理念和管控要求;加强横向紧密联动,作为空间规划主干体系的补充和延伸,创新大走廊地区的法定规划传导体系。形成一套“单元指引手册”。作为控规单元修编的技术指引和审查依据,形成规划管理、编制、审批全过程和精准化指导。

根据控规评估中的核心结论以及“单元指引手册”,在相继开展的临安经济开发区、永乐区块、仓前新城等控规单元修编中得到很好的运用。

(三)统筹6大近期行动,聚焦“产城人”融合

遵循大走廊地区“产城人”互动演变规律,围绕构建创新、智慧、联动的产,营造绿色、诗意、永续的城,吸引多元、活力、奋进的人,以生态空间、生产空间、生活空间为载体,开展创新网络提升、生态景观营造、交通出行畅达、市政设施保障、美好社区建设及公共服务提升等六大行动。统筹6大类400多个项目,同时为未来的不可预见性,提前安排预备类项目。并提出“重点项目”作为抓手,以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此为基础形成一个动态更新项目库,明确项目准入淘汰机制,对项目进行年度滚动编制,建立重大项目协商机制,并加强对建设项目的跟踪调度和协调推进。

在项目实施上,在本规划统筹引导下,各大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包括西站枢纽、之江实验室、达摩院、国际医疗中心、中小学及公租房等。

版权所有: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京ICP备05073892号-1
网站管理: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合作电话:86-10-82819057